农村改革绘不同
未标题-2
  机构改革系统地整合了原文化部和原国家旅游局的职能,进一步强调了未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重心仍是"融合发展"。 新政策新指向
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大力促进演艺发展
  2018年12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中指出,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应当建设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根据当地实际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馆,根据传习需要设立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习所或点。   2019年3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积极开展惠民服务。支持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结合脱贫攻坚目标,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演艺节目,吸收当地群众参与经营服务。
指导、管理文艺事业,指导艺术创作生产,扶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负责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管理全国性重大文化活动,指导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制定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组织实施,指导、推进全域旅游。
  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推出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文明村镇、最美家庭。支持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设施,培育特色文化村镇、村寨。   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强的措施,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推动出台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指导文件,配合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   研究制定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指导意见,组织开展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做好全球农业重要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办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相关文化、体育活动和中国农民丰收节。
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氛围,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凝聚村庄集体记忆
农村文化氛围首先要从培育、拓展农村公共空间与重建农村公共生活、公共文化空间入手。通过改造和创新并培育和建构农村传统的公共文化空间和载体,不断丰富农村公共生活的内涵,激活农民的文化自觉。本文中,对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氛围营造以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为重点。
结合村民需求和人性化的特征,农村公共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应从整体性、舒适性、地域性以及协调共生四个原则着手:
  一般位于村庄主入口,也可以在村尾设置村标进行前后呼应。
  村标的形式主要有:牌坊、精神堡垒、大型标示牌、立柱等。
  设计要点:村标必须与当地的特色和文化相结合,注意村标的整体体量和建设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等等。

文化设施的内涵
从物质形态角度出发,采用点-线-面空间组合模式,将农村中的村口、广场、交通空间、文化馆空间通过道路、街巷串联形成完整的空间格局。

文化设施主要包括:
村标、导视系统、宣传设施、休息设施、环卫设施、文化馆、节庆广场等。

坪上村村标:利用了湖边村民熟悉的船型景观台,采用了当地的石板瓦与山石结合垛木结构。整个村标设计回应当地的传统,视觉上凸显了村落的风格。
村标——中合慧景实践案例:《安仁县安平镇塘田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塘田村在村入口设置小型的广场和标识景墙,作为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并引导游客进入景区,采用弧形广场和绿带种植形成半围合空间,立面上的植物和景墙起到障景的作用,同时也体现欢迎和仪式感,特色景墙设置在绿化带的一侧,造型上既能体现塘田村的特色,又能与远处的流水飞虹桥形成框景的效果,供游客在此处拍照留念。
设计要点
1、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广泛采取写实手法、夸张手法、变形手法等等多种艺术手法。
2、突出地方特色。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力求体现时代特色,展示地方精神风貌。
3、展示主题文化。以"一墙一主题"的方式进行打造,如党建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景点文化等。

设计要点
在造型和色彩的设计要与当地特色资源相结合,体现地域特色。将农村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融入设计中,强化农村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同时加强了与村庄环境的联系,增加村民熟悉度,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设计要点:
紧扣党建宣传工作,系统策划设计主题鲜明、内容准确、具有特色的载体,实现党建宣传易记忆、好传播。造型方面,可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设计,如扇形、红飘带等。

设计要点:在设置时应使主题信息处于舒适的视角范围,使人较为便捷的获取信息。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速,应考虑老年人的使用,体现人文关怀。导向系统包括:导览图、导向标识牌、景点介绍牌、位置标识牌、安全标识和劝阻标识牌。 设计要点:其形式、色彩应结合农村传统的或是当地的文化特点,强化空间的归属感。材料选择当地材料为主,例如便于加工的预制水泥块、条石、木材和竹材等。
设计要点:形式、色彩、材质等应结合农村传统的或是当地的文化特点,强化空间的归属感。
  文化活动中心是最基础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及科普讲座,提供图书借阅,促进农村特色文化发展,实现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场所。

  文化活动中心主要包括:文化展示馆、活动广场、老年幸福院、乡情村史陈列室、村民信息服务站、读书学习室、精神文明宣传中心、农村大戏台等内容,旨在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村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展示馆:文化展示馆不仅是对文化物品等进行陈列展示,更多的是满足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使文化真正融入村民的生活。体现文化馆空间感最有效的途径是体验感的设计,文化展示馆这类公共文化空间正由"单向的文化空间"向"互动体验的双向空间"发展,比如多媒体展示等。
设计要点:
1、延续当地文化。在文化氛围营造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统筹考虑农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尊重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
2、坚持修旧如旧。有的放矢地进行, 可对废弃古宅改造,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原有的木雕结构,保留原始的灶台和木制门窗,使用当地的鹅卵石等。内部空间设计可放置一些年代久远的老物件,对原始村落的元素直接运用或创新后再利用等。既可以把历史的记忆展示出来,又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尊重。
节庆广场:是指举行传统节日活动及相关活动的场所,它是节庆仪式活动和承载相关活动的物质空间。节庆活动具有时间固定性、娱乐性与神秘性,它不仅作为农村旅游活动的重要诱因之一,还可以将本地民俗风情、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整合,使项目、设施、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效应。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共建共享乡村美好生活
  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包括节庆民俗、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村规民约、宗族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古朴闲适的村落氛围等。对农村公共文化空间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不仅可以展现农村的原始风貌,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诗意栖息地,通过挖掘历史文化积淀,传承工艺文化精髓,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令历史文脉继续"活"下去。
  举行传统民俗节日活动,通过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将喜庆氛围推向高潮。少数民族村落可结合文化特色,将节庆活动与旅游融合,使其成为推广地方文化的重要渠道。
充分利用乡村公共空间开展休闲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
  结合农耕文化开展丰收节、西瓜节等农耕文化活动,除了相关的节庆仪式,还包括民间歌舞团的演出、农机设备的展示、各种农产品的推介等,庆祝当年丰收,同时也祷告来年五谷丰登。   开展各种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活动,例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音乐、雕塑、编织、中国结、剪刻、木偶等。文化展示馆可以作为村庄的代表性艺术活动空间,此空间的开放可以在无形中提高村民的艺术涵养。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面朝黄土背朝天"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代名词,更多的休闲娱乐方式走进乡村生活,如:广场舞、扭秧歌、打乒乓球、阅读、写字等。这些娱乐活动给农村人民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在艰苦的工作、疲惫的身心中感到放松快乐,为新时代的乡村生活方式增添浓郁的乐趣。
宜章夜故事:
  每逢春节,宜章当地民众将传统民间传统、神话故事,著名文学、戏剧故事和各时期新人新事等,用戏剧手法将真人化妆、着装、造型,配之以道具和场景,利用轿子、彩棚等,或驮,或推,或抬,将"故事"高高托起游行展示。它是宜章人民用夜故事形式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集中展示出来,以求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升华的文化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把自己的劳动结晶和思想、道德、情操、精神风貌,以及民俗、民风、民情、民意,用夜故事的形式传承给后代子孙,寓教于乐。
安化黑茶文化节:
  以"安化黑茶 世界共享"为主题,以"品牌展示、文化活动、经贸合作、旅游休闲"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开幕式、安化黑茶日、安化黑茶茶商大会暨健康养生高峰论坛、安化黑茶斗茶大会、第六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安化黑茶展示展览、金秋茶乡行等主题活动。全方位展示安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茶旅融合,实现"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发展思路。
未标题-2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企业电话:+86-731-88889558
传真:+86-731-88889552
地址:中国·长沙市天心区芙蓉南路一段368号CTA财富中心29楼
邮箱:zoomview@zoomview.cn
网址:www.zoomview.cn
领衔编制:城乡规划所
联袂编制:旅游规划所、园林景观所、政策研究所、视觉中心
出品方:中合慧景
内容编辑:黄程、胡显升、黄晶玲、夏民、蒋宏伟、李淼、白玉洁、贺莹莹、
舒钰茜、魏永青、王曙、潘平、唐银燕、李娟娟、李璋、林英
本期策划:张晓雯、胡显升、白玉洁
视觉设计:朱维
Copyright© 中合慧景 All Rights Reserved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