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ZOOMVIEW专题 > ZOOMVIEW原创

ZOOMVIEW专题

RESEARCH

浅谈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发布日期:2014-05-15 发布人: 原创
  一、微地形的概念

  微地形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的形态及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面积较小的地形,广泛应用于高尔夫球场、庄园别墅、城市街头绿地、道路景观绿化、居住区绿化等建设,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

  (一)造景功能

  微地形的塑造可以有效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

  (二)生态功能

  园林微地形的塑造能够提供干、湿、水中或阴、阳、缓陡坡等多样的环境,为植物造景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必要条件。对改善小环境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美学功能

  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发挥了极大的美学功能,可以被当作布局和视觉要素来使用。通过微地形处理形成的缓坡陡坡轮廓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光影变化等,从不同角度塑造出多彩丰富的视觉变化,产生独特的景观效果。

  (四)工程与辅助工程功能

  微地形的采用有利于景区内的排水,防止地面积涝。同时微地形的利用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量。同时微地形的塑造也提高了绿地蓄水能力以及防风、防灾、自然排水等方面的功能。

  三、不同绿地微地形的处理技巧

  (一)城市广场

  在广场的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的意境,使观者油然而生肃穆感。水景能增强景观的动感,喷泉地宜高或平,其位置可高可低,以仰视体现高大而壮观,以平视体现平和而亲切。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俯视体现生动而活泼。

  (二)街道绿地

  街道景观的微地形处理主要体现在街道景观的集中绿地上。集中绿地除了造景植物、建筑小品、环境雕塑等元素,可通过把地形做“龟背状”、“主次峰形”、楔状等,进行适当处理,这样不仅能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感,丰富地面的景观层次,还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三)园路绿地

  道路绿带:道路绿带通透的景观视觉固然是好,但道路绿带相对比较直,在人视线的高度很容易一望到底,如果加点地形处理就会不一样。微地形的运用使原本直白的景观变得丰富起来,行车者能感觉到地面的“流动感”。而起伏的地形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行者交替展现和屏蔽景物,从而感受到“步移景异”,路在绿中行。

  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游人一般不可进入,以绿化为主,地形不宜复杂,满足绿地排水要求即可。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地形可做得相对丰富,可布置水体。在居住区、公园、风景区的道路设计中,对园路进行地形处理以形成适当的起伏,或用步道台阶缓冲平坦的路面,可达到调节游人步伐,缓解疲劳的作用。园路两边的地势呈起伏状,既满足了排水,又使道路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

  (四)临水绿地

  临水绿地,包括驳岸和临水带状绿地,把水系和周边绿地联系起来。把驳岸处理成微倾斜状,采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可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自然式水体则讲究“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需要设计者多观察自然水体并加以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将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自然水系的效果。

  (五)集中绿地

  恰到好处的微地形处理,高差变化控制在50~120厘米。高处种植高大挺拔的乔木,低处辅以开花灌木,也有较为开阔的草坪面积。绿化环境优雅、自然。集中绿地恰到好处,与周围的建筑有所隔离,因着合理的植物配置,使建筑之间的距离从感觉上拉大了。

  
18670080008
15580060088
在线咨询 Mobile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