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ZOOMVIEW专题 > ZOOMVIEW原创

ZOOMVIEW专题

RESEARCH

从安仁古镇谈谈中国古城镇(村)的开发与保护

发布日期:2014-05-15 发布人: 原创
  一、背景简介

  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斜江傍镇而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和四川省十大旅游古镇之一,2005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安仁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县,据《太平寰宇记》载,“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宋代诗人文同在其《安仁道中行》中赞之:

  “饮马江头未晚时,好风无限满轻衣。寒蝉噪月成番起,野鸭掠沙作对飞。揭揭酒旗当岸立,翩翩鱼艇隔湾归。此间好像皆新得,须信诗情不可违。”川西小镇之风一览无遗。

  不过若单只作为蜀文化圈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安仁的历史可谓乏善可陈。它距成都仅52公里,车程一个半小时左右,甚至还没有跳出由黄龙溪、洛带等传统古镇织成的古镇文化圈,甚至临近的街子古镇也以自己的原生态分享着人们对安仁的关注。但是安仁靠着“人杰地灵”四字,一个近代史上四川人不得不提的暄赫一时的刘氏家族,一幢又一幢中西合璧的建筑,让人感到这个小镇非凡的魅力。

  川西民居精品是安仁的名片。安仁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于清末民初时期,而以刘氏公馆为代表的民国年间的建筑群,则吸取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庄重、典雅、大方。

  二、从安仁古镇谈谈中国古城镇(村)的开发与保护

  从上述背景简介利说完了安仁的古,这次要说说安仁的今了。

  或者,我们先把镜头拉远一点,聊聊中国古城镇的保护与开发。其实还有古村落,但为了方便起见,就两者合二为一讲了,道理和思路是相似的。

  另外,本文纯属漫谈,不是学术论文,有些概念术语错误请大佬们多多包涵了。

  这篇文章比较长,有的段落比较无聊,如果想看对于旅游者的几点建议,可以直接翻到最后,谢谢。

  这个话题,看起来是好大一顶帽子,但其实仔细想想,古城镇(村)的保护与开发做得是否到位是跟我们每个人的出游体验息息相关的。

  对于游客来说,旅游吸引物可以笼统地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换句话说,自然景观就是老天爷赏的饭碗,低山丘陵地区做不了瀑布峡谷,一望无际的平原景区也看不到奇山峻岭;虽然东西南北景观各有各的特点,中国一二级阶梯上,自然资源的质量普遍较高;而人口分布却正好相反,胡焕庸线以东积聚了中国90%的人口,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如果不付出一定的出行成本,是看不到中国最惊心动魄的自然风景的。

  而人文景观又略有不同了。人文景观,一定是为了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活动需要,通过人类劳动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原因,每个地方的人文景观都具有其特色,即使一湖之隔,一山之隔,都有不一样的风景。而这其中,古城镇(村)又是最常的载体,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民居、宗教建筑、园林景观、民俗风情景观、会馆等,体会到地方特色或少数民族文化。也就是说,你不必非上高山、跨大江,只需要一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一颗愿意去接近当地的心,一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旅游体验。

  比起宫殿、陵寝等,古城镇(村)更具有亲和力。首先,这些地方是最接近人们日常生活的,村是农业定居点,镇一般为手工业、商贸、流通中心,千百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生活、劳作,容易与现代人生活产生共鸣。其次,古城镇(村)较容易进行改造和创新,并为现代人提供游憩、休闲场所的旅游吸引物,这也与现今新型城镇化的大趋势不谋而合。对于规划单位和当地政府来说,古城镇(村)的开发、保护、改造与创新,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被动的中国古城镇(村)

  从整个古城镇(村)的演变史来看,我国的古城镇(村),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主动地在利用,更不是主动地在接受保护,而是遵循以下发展路线:

  1.“因贫而留”:因为太穷或者太偏,落后于现代化建设,反而保留了大量原汁原味的历史遗存;“因留而起”,因为保留了下来,认识到它资源的重要性,才想到进一步的保护;

  2.“因保而富”:在开发的过程中,这些被保护的资源为当地带来了财富;

  3.“因富而兴”:因为这种富裕,给了一个城镇,或者一个区域以新的增长点。

  中国古城镇(村)不因旅游而生,却因旅游而存。我国古城镇(村)的旅游发展也走了一条与西方同类型区域不完全相同的、“中国特色道路”(翟峰《小城镇建设》)。所以说,中国古城镇(村)的开发与保护,实质上就是中国古文化的传存与开发。基于这一特性,中国古城镇(村)在面对当前的开发热潮时,面临着是保留,还是发展;是还原还是改变的困惑。

  保护≠不开发

  在这里想先谈一个问题,经常有人说,现在国内古镇大同小异,都失去了古镇应有的样子。我想说,没有适度开发的古镇是无法保留下来的。纯天然无污染的古镇,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也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很有生活气息?但如果你像我当年一样坐了两个小时山路跑到这,却10分钟就逛完了,只能长叹一声,“坑爹啊!”因为我们是游客,不是居民。食住行游购娱得到满足,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应得到满足的“开门六件事”。

  古城镇(村)的开发面临着哪些问题?

  前面说过,许多古镇是“因贫而留”,如果任由其“素面朝天,不施粉黛”,最后只能“因贫而亡”。因为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古城镇(村)尚面临着许多问题:

  1、存量不足且质量不高。不要以为开发前的古镇都古朴而美好,古城镇(村)是历史的遗迹,不可避免地受到新事物的冲击和影响。当地原住民很难意识到这些历史遗存的价值,又缺乏资金进行修缮维护,即使有钱了也是修新房,尽快赶上现代化生活的步伐,而新建筑又破环了古镇的肌理,隔断了空间的连续性。多年的破坏,致使古城镇(村)的历史遗留残存很少且质量普遍不高。

  2、缺乏增量。古城镇(村)的历史遗迹是不可再生的,抱着以前留下的一点东西,是没有办法满足“因保而富”的需要的,只能通过现代建筑手段来恢复当年的“古”,但又容易陷入“修古如新”的误区。

  3、规划意识不强,管理不善。经常看到一个地方要开发就一起上,建了又拆,拆了又建,生生让历史成为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保护与开发古城镇(村)呢?

  私以为有以下几点:

  1、做好上位规划,合理调配区域资源。

  一个区域,城镇、村落星罗棋布,一抓一把,但是不是所有的都有必要保护和开发,或者做旅游?哪些是侧重开发,哪些是侧重保护的?哪些是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负责留住游客在那里住下的?哪些是可以作为线路上的节点的?这些都应该在上位规划时做好分类和配套资源、政策的调配,做一个就做精做好,减少重复建设。

  而且,上位规划一定要由政府主导,进行了合理定位规划后再以项目打包形式招商引资。因为古城镇(村)的开发不仅涉及到经济利益,还有社会效益和文保价值,完全推给市场,肯定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精准定位,尊重当地特色,避免丢失个性的盲目开发。

  以安仁古镇为例,其被定位为“世界级博物馆小镇”,主打文博文化、庄园文化、公馆文化、影视文化和以川西林盘为主的田园文化,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因为其本底的文博资源尤其是建川博物馆聚落的影响力,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如果比民俗、比休闲、比原生态,成都一小时圈里有大把古镇可以与之媲美。

  在个性开发方面,应尤其注意建筑风格的统一,应在小镇上细分出“整体保存、局部保存、风貌政治、改造利用、近期保留、拆除新建、拆除”等多种类型,并划出相应的保护区段。换言而之,就是让每种建筑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在新建筑的建设与开发之中,材质上应尽量向老建筑靠拢、设计上应采用低调、模糊的手法,

  前面讲到过古城镇(村)缺乏增量的问题,所以翻建、重建仿古建筑是必须的,之所以总为人所诟病,便是缺乏前期的资源调查,不管跟当地风格协不协调,一水儿灰瓦白砖马头墙,不伦不类。

  另一方面,在建筑材料的选取上,有的地方,中意于“去老留新”,比如在平整路面时,铲掉原有渗水性好、厚实的麻石板,换上又薄又不透水的水泥板,失去了老街原有的特色。当然,换一批材料,自然GDP又能高一点。这方面,宁夏镇北堡影视城就做得不错,里面的各类建筑都是张贤亮去乡下淘来的老构件,高价运回后,用专业手法一点点拼起来的。但像张贤亮这样既有文化又有钱的开发者还是不多见。

  3、让“人”的价值在改造中得到体现,既重视文化又重视规划。

  历史街区中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特有文化,首先要让人住舒服了,改造也好,开发也好的目的才能达到。

  首先,要给到当地居民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政府出资改造老房内设备,让老建筑能“外旧内新”,让居民生活起来更舒服。其次,是要保证古镇(村)的原生态。为什么大家总是说丽江、凤凰已经失去原来的味道,不是“古城”而是“商城”?就是因为整个街上,2/3都不是本地人了,本地人都在新城,旧城都是外地过来经商的人,他们是为了赚钱而来,跟这片土地没有根的联系。建筑是老的,灵魂却不再了。

  但黄姚古镇给人的感觉就不太一样。黄姚的核心景区和住宿集中区是分开的,其中核心景区是收费的,保留非常完好,主要是当地居民依然居住于此,老房子尚未开发用作商业用途,没有喧嚣,依然有古朴之风;住宿区集中于一条古街上,客栈不多,游人也不多,没有什么艳遇的噱头,晚上几盏灯笼挂起,店家的招子扬着,三五好友,一杯美酒下肚(小资点可以喝咖啡),我能说,这种感觉满足了我对古镇的所有幻想么!?

  突然又想歪楼,说说关于古镇应不应该收门票的问题?

  前段时间凤凰收门票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大体都是指责凤凰不应该收门票,“杀鸡取卵”。不过,我想有些事情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

  首先,古镇收门票并不是凤凰一家。黄姚是收门票的,洪江是收门票的,张谷英村也是收门票的。连一些小小的博物馆遗址公园也圈起来收门票,你凭什么不让凤凰收门票?旅游开发众所周知是一个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的工程,只要是投资了,就有权利讨论获利的事情。

  问题的关键在于,门票价格的制定是否符合市场规律,是否能吸引到足够的目标客源?收益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分配?凤凰的事情闹得很大,重点不在于收门票,而在于政府的不公开不透明,跟商户没有进行充分沟通,就采取行政命令强制执行,让很多商户措手不及;而在门票的制定上,价格偏高,且带有捆绑销售性质,引起游客反感。另一个原因也是凤凰的现有模式运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个游戏规则玩久了,各方利益牵扯就比较多,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来更应谨慎行事的,政府却保持了一贯的强势作风。

  逃门票这回事,我想说,既然出来玩,车费油费都花了那么多,就不要省那些钱了吧。人生中第一次逃票经历,是当地人带着我们绕了一条远路从后山上去,结果离核心景区有一定距离,算上最后坐景区电瓶车的钱,一人就省了10元,还耽误了大量时间。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选择要门票,但城内干净、人少、住宿不漫天要价的凤凰,也不愿意选择不要门票,但人多得要命,吵得要命的凤凰。

  去哪里,游客是可以用脚投票的;但是请记住,任何的好处都必须付出代价,想吃鱼又想吃熊掌,不好意思,除非你爸是李刚。

  好,不歪楼了,继续聊。

  要能让“人”的价值最大体现,必然需要对当地文化的充分解析和专业化展示,那就需要专业的规划人员。经常有人问,规划到底有没有用?

  当然有!规划是对资源进行梳理,让开发能够有序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越高位的规划越为重要。

  但现在有个问题是,最了解当地文化的人不一定懂规划,懂规划的人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不一定深刻,所以,某些情况下难免出现“货不对板”或者甲方不认可规划的情况。

  笔者认为,对于甲方而言,应该从心里接受专家、信任专家。有些基层干部觉得自己在当地几十年,山山水水都走遍,一个外地专家怎么可能看几天就比自己更了解。但事实是,专家可能对当地的文化不够了解,但他对如何提炼及包装当地文化一定更在行。越是丰富的文化资源,越需要精炼地表达,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到处发力。比如成都洛带古镇,提炼出的形象是“世界客家小镇”,主打的专项产品是“世界客家恳亲大会”,普通节庆产品是客家“火龙节”,定位找准了,多如牛毛的川西小镇中就是“独此一家,绝无分号”。成都,虽然有那么多好吃好玩的,但对外尤其在国际上的形象代言人一直用的熊猫,而不是其他同样著名的火锅、蜀绣、茶馆等,这是大量市场调查的结果。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在汉人游客眼里看起来差别都不大,无非就是喝酒、唱歌、跳锅庄,如何做出真正的差异化特色,是极其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

  而对于规划方来说,需始终抱着学习的心态。一是多看书,多积累,时刻跟上行业最新的理论和技术趋势;二是在现场抱着虔诚的心态,多向当地人请教。旅游是个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虽然投资回收周期长,但对于当地交通、市政、生态、居住条件改造、居民就业安置都能起到真真切切的作用,真正做好了倒也是造福一方的功德;三是心要感性,脑要理性。规划人对于当地的了解多来自于书本资料和短短几天的考察,虽然内容丰富逻辑清晰,但毕竟不是土生土长于当地,缺了分当地人对故土的热爱,少了分接地气的关怀,这就需要尽量以当地视角去体验,以上帝视角来分析。

  突然发现“三”这一par讲了好多,各种歪楼,好吧,下面是:

  4、分类保护,循序开发,不要过早“榨干”古镇

  前面讲到过,古城镇(村)是人类不可再生的智慧结晶,即使复建翻建也需要诸多条件,所以对于古城镇(村)来说,核心吸引物是历史,第一要义是保护,先保护好了才能“因保而兴”,保护过去的历史就是保护未来的发展。

  合理的保护需要对资源进行细致的前期普查,划定“保护区”、“适度开发区”和“可开发区”,不要为了保护束手束脚,也不要为了开发大拆大建,犯了红线。

  在开发中,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资金的回收有个充分的预估。有些项目一上来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想极快地收回成本,大量地开发商业项目,那么这个古镇一开始就是死的了。今天的丽江、周庄、凤凰,还有一些地方,都已经是濒死的古镇了。

  其实这也是一个恶性循环。游客来古城镇(村),就是被这些地方的古朴简约所吸引,想在这里体验与喧嚣都市不一样的风情,但来了一看,“古城”变“商城”,大失所望,谁下次还愿意过来?这种对“真”的渴望,同时也造成了我们前面提过的某些游客对“原生态”的不理性的期许。

  所以在前面讲到门票问题是,从理性认知上,我并不反对把古城圈起来收门票,通过收门票的形式,一是可以对游客量进行一定控制,对古城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大量古城同时也是文保单位);二是用门票收益来弥补对商业项目减量的损失,让古城的面貌更素净一些。但前提是,利益分配一开始就要讲清楚,不要闹出凤凰这样的闹剧。

  古城镇(村)一旦被挖掘出来,必然会越来越缺少“本真”,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却也不得不看到的趋势,但聪明的开发商和当地政府懂得如何不“杀鸡取卵”,在社会和经济效益中寻找平衡。基本的吃住设施必须得到保证,部分有条件的产业可以做高端,但不应过多占据大众资源;同时应保证当地文化不要被外来文化所湮灭,成为城市文化的复制版,丽江就是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例子了,那些“海藻般头发的女子”和“手指有着干净好闻烟草味的男子”毁了这个朴素的纳西镇子。

  安仁古镇约06年开始做概念性规划和控制性规划,09年时基本只有公馆建筑和建川博物馆,住宿还是以民宿为主,可以在院场里搭帐篷,当年在街上还能吃到4元一碗的猪手汤面和好吃得不摆了的免费泡菜。四年过去,从网友们的照片来看,主体建筑基本没变,住宿餐饮上了一个档次,许多公馆开始利用起来变成了茶吧、书店等,小资情调似乎在弥漫。不过好在安仁本身的文博、公馆文化还是有高质量的实体在支撑的,应该不会变成丽江那种小资艳遇之地吧。这是个还有六七成活着的小镇,希望当地征服和开发商珍惜这大好资源。

  黄姚,是个还活得不错的小镇。可能跟地理位置,也跟开发时序有关;而且核心景区和住宿区能够分开,又都极美极有特色,是当地的大幸。衷心希望你开发的步子,不要扯得太大,走稳一点,能够纯美得更久一点。

  最后了,想说说对旅游者的两点小建议。

  1、带上脑子去看人文景观,会更游有所值

  注意,我说的是人文景观,像马尔代夫之类的地方,只用带上信用卡去躺着就行了。

  旅游除了休闲放松之外也是学习长见识的大好机会,其实不用费什么太多事,提前做做小功课,或者花点钱请一个好的讲解员(蹭也可以),而不是光顾着拍照摆pose,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比如去安仁,如果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会对收租院泥塑有共鸣;如果对川军的历史有点了解,就知道为什么建川博物馆会建在那个地方;对建筑感兴趣的人,一定会再去一次的。

  有些地方,不是只用来拍照的。

  2、文明旅游,不然你可能就犯法了

  去年十一以后的《旅游法》会将“文明旅游”写入其中,具体的处罚措施还未定。

  而且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民群众,谁都不想自己哪天的靓行被放在微博上嚼舌根吧。“文明”的范围很广,不逃票(尽量)是,坐飞机的时候系好安全带也是。

  好了,完了不续,发现我还真是啰嗦。看到最后的人,一千一万次感谢。

  安仁,一个得名于“仁者安仁”的小镇,承载着可追溯至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的历史,却在近代因为一个家族的兴盛而大放异彩。


作者:中合慧景  企划部  陈媛

18670080008
15580060088
在线咨询 Mobile code